背景
2025年,国家向全国各省、各部门印发了《健康中国行动——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实施方案(2025—2030年)》。“健康中国行动”的提出,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要求,也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健康领域的具体落实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,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“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”。健康,作为美好生活的核心基础,其重要性日益凸显。没有全民健康,就没有全面小康,更没有美好生活。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,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维护全民健康的最有效策略,也是我国各地政府部门下一步工作的重点。
一、人民群众健康与防疫的基础研究
“健康中国行动”是在国家发展进入新时代、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宏观背景下,依据《“健康中国2030”规划纲要》的顶层设计,为应对人民群众健康问题,而实施的一项国家级、系统性的健康促进行动。
(一)人民群众健康的基础研究概述
空气、食物和水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三大基本要素。经过近四十年的持续努力,中国在食物与水的健康保障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。然而,空气环境质量与健康问题仍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。
人体每日摄入食物约1公斤、饮水约1.5升,而吸入的空气高达9000升,远高于前两者。人时时都需要呼吸,时时都在与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打交道。呼吸健康,很大程度决定着人的健康与生命。
病毒和细菌很难通过食物和水直接进入血液及人体器官,但粒径小于2.5微米的PM0.3级细菌和PM0.1级病毒等有害颗粒,可轻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,进而侵袭全身器官。长期低剂量暴露将造成慢性损害,严重时则可能导致发热、咳嗽、乏力等症状,甚至死亡。据统计,我国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就高达1亿人,反映出空气环境相关疾病已成为常见病、多发病。空气环境中的细菌、病毒侵入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,每年成人平均感冒3次,儿童平均感冒7次,远高于因饮食、饮水问题引起的肠胃疾病。
研究表明,世界长寿之乡巴马的空气环境非常健康,这里人的血液比城市里人的血液干净,因此很少生病,从而长寿。城市大环境的空气环境,以及室内小环境的空气环境,都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与生命。特别是室内小环境影响最大。
人一生中约90%的时间处于室内,室内空气洁净与健康是保障生命质量、促进健康长寿的重要基础。复杂空气环境中潜藏着多种危害:PM0.1级致命病毒、PM0.13级支原体、PM0.3级致命细菌、PM2.5级雾霾、甲醛及其他挥发性有机物(VOCs)、突发空气环境灾难、有害飘尘及其他致命微生物。因此,室内空气环境健康是“健康中国行动”的重中之重。
(二)人民群众防疫的基础研究概述
中国在过去的疫情防控中积累了丰富经验,但也存在一些亟待改进之处。例如,未将空气呼吸环境防护作为重点,而将洗手作为主要防疫手段,这在科学上存在一定偏差。实际上,通过手部接触导致肺部感染的概率,不及直接吸入空气中病毒感染概率的万分之一。若过度关注次要途径,则可能偏离防控重点。
新冠病毒粒径为0.06–0.14微米,甲流病毒粒径为0.08–0.12微米,支原体粒径为0.12–0.15微米,细菌粒径为0.30–1.50微米。病毒粒径远小于雾霾中的PM2.5颗粒,其在空气中的悬浮时间更长。人体平均每6秒呼吸一次,每次吸入约600毫升空气。吸入的病毒除部分被上呼吸道过滤或粘附阻挡外,仍有相当部分进入肺部,甚至穿透肺泡进入血液,这一点在血常规检测中常可发现。因此,呼吸防护应作为健康与防疫的核心。
然而,呼吸防护并不仅限于佩戴口罩。尽管口罩是目前较为有效的防护手段,但被广推崇的N95口罩在实际使用中防护效率仍不理想。其名称源于对0.3微米颗粒物的过滤效率不低于95%,经大量测试表明,其过滤率通常在95%–99%之间,仍有1%–5%的穿透率。更重要的是,N95口罩材料的孔径为0.3微米级,主要针对0.3微米以上颗粒物,而病毒粒径为0.1微米级,N95口罩对病毒的过滤防护效果是有限的。主要依赖静电吸附捕获病毒,但随着使用时间延长,静电衰减将导致防护效能下降。2021年后全球N95口罩产能大幅提升,却未能阻止疫情蔓延,也从侧面反映了其局限性。能有效控制疫情蔓延的是社区远距离呼吸隔离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·福奇曾就口罩的技术水平直率地指出“戴口罩效果有限”。所幸病毒毒力减弱,否则全球死亡人数可能进一步上升。在防疫学术和防疫科技上,人类需要及时“亡羊补牢”。
当然,现有口罩虽不能完全阻隔病毒,但通过静电吸附仍能减少吸入病毒数量,在人体具有一定抵抗力的情况下,可显著降低感染风险。因此,在更先进的呼吸防护技术问世之前,正确佩戴口罩(如每4小时更换一次)仍具有重要防疫意义。
本文重点强调,室内空气环境防疫更为重要。如前所述,人们90%的时间在室内度过,尤其在教室、集中办公室等人员密集场所,空气传播风险更高,是防疫的关键。
(三)地方部门工作重点
毫无疑问,室内空气环境健康是“健康中国行动”的重中之重,不仅是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基础,也是疫情防护的核心。我们难以预测病毒暴发时间,也难以长期坚持佩戴口罩。而通过改善室内空气环境,可在日常健康的环境生活中实现持续防护:首先,良好的空气品质可减少病毒量;其次,科学的气流设计可有效隔离呼出病原体,降低交叉感染风险;特别是,优质的空气环境还有助于提升人体免疫力,增强抗感染能力。将社会防疫融入个体健康空气环境建设中,可形成良性互动,有力推动整体防疫工作发展。
建设美好中国,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健康更有质量,其中室内空气环境健康建设的好坏将是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。
二、过去室内空气环境技术的不足
过去室内空气环境技术存在多方面不足,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维度:
(一)核心理念落后:重“温度”轻“质量”
传统室内环境调控以温度舒适为首要目标,对室内空气污染(化学、物理及生物污染)的认知和应对严重不足。空调系统常以“制冷/制热效果”为评价标准,而室内闷浊、异味、甲醛、细菌病毒滋生等问题则被忽视。
(二)新风技术存在缺陷
新风系统曾被寄予厚望,但其存在高能耗、粗放换风、粗效过滤、健康品质不高等问题。由于热回收效率低、粗放换风,能耗高,许多用户“装得起、用不起”。为节能,用户往往减少新风系统使用时间,依赖室内空气循环,导致冬季室内普遍缺氧、空气品质下降。
(三)净化技术严重不足
许多人误以为安装空气净化器即可保障室内空气健康。实际上,净化器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有限:普遍采用初效滤网,仅能拦截花粉、灰尘、PM2.5等较大颗粒,市场上最好的静化器也只是达到过滤0.3微米级,对0.1微米级病毒等超细颗粒几乎无能为力。学术界曾将病毒过滤安全牵强解释为“病毒附着于PM2.5或气溶胶上”,但现实中病毒常以单体形式存在,可轻易穿透滤网。此外,净化器需在密闭空间使用,若开窗通风则净化效果丧失,若关闭门窗长期使用易导致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升高、氧气含量下降。有学者建议,净化器每运行2小时需开窗通风10分钟,反映其技术局限性。
(四)空调与中央空调的缺陷
空调与中央空调主要功能为调温,但其内部潮湿环境易滋生细菌和霉菌,运行时将菌团、孢子扩散至整个房间,引发“空调病”(实为微生物污染)。
(五)控制与感知系统落后
传统室内空气环境技术缺乏智能调控能力,无法根据实际空气质量进行动态调节。传感器配置不足,通常仅具备温湿度监测功能,对CO₂、PM2.5、甲醛、VOCs等关键指标无法感知。系统控制逻辑简单,多基于定时或温控运行,用户也难以直观了解所处环境的空气状况。
上述不足正是当前室内空气环境技术亟需改进的方向。在“健康中国”战略背景下,人们对“健康环境”与“健康建筑”的需求日益增长,需推动技术从单一温控工具,向有害物质防护、健康舒适、智能调控为一体的整体解决方案演进。
三、防护与舒适型室内空气环境怡康系统的特点
防护与舒适型室内空气环境怡康系统,由中创富国(北京)科技发展研究院与四川华盾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研发,针对中央空调、新风系统、净化器等传统设备的缺陷,提出全新解决方案。该系统将室外空气吸入主机,经集成化全要素处理,去除病毒、细菌、PM2.5、甲醛等有害物质,并实现调温、调湿、增氧、释放负氧离子等功能,模拟原始森林氧吧空气品质,通过特制终端向用户提供纯净、安全、舒适、健康的怡康气体。该系统具备怡康化、防护化、智能化、数字化、低碳化等特征。
(一)中创华盾空气环境怡康技术七大核心指标
核心指标1:注入室内的怡康气体中,对PM2.5过滤处理纯净度99.999%以上。
核心指标2:注入室内的怡康气体中,对所有细菌过滤处理纯净度99.9%以上。
核心指标3:注入室内的怡康气体中,对0.1微米级以上病毒过滤处理纯净度99.9%以上;安装特种滤芯,对0.05微米级以上病毒过滤处理纯净度99%以上;特殊需要下,可做到对最小0.02微米病毒过滤处理。
核心指标4:释放负氧离子亿级以上,保障经常吸入的负氧离子达2000~50000PCS,超过世卫组织1500PCS标准,达到森林氧吧水平。
核心指标5:保障室内呼吸区域空气新鲜富氧,氧含量可超过户外新鲜空气水平,CO2浓度低于老式建筑水平。实际上,如成都这类城市,户外空气中的氧含量也只有20.3%,许多时候单纯的新风引入室内仍是有欠缺的。
核心指标6:保障注入室内的怡康气体中,甲醛等有害气体含量去除率优于国家标准要求,保护室内人员健康。在现代城市,不仅室内,室外的城市空气中,仍然有较高浓度的城市甲醛,空气环境系统去除甲醛纯化空气,方能实现更好的健康环境。
核心指标7:一机多能,高水平覆盖新风系统、中央空调、净化器等性能指标,实现:防护、调温、调湿、调氧、调负氧离子。
(二)中创华盾空气环境怡康技术的智能化、数字化与低碳化特点
智能化:不需管理和手动开关,设备智能化运行,自动开启和智能化调控空气环境,保障室内人员呼吸,时时健康、舒适;且自动检测与监控空气质量。
数字化:提供注入室内的怡康气体中细菌病毒、 PM2.5、甲醛等有害物质处理纯净度情况,及氧含量、CO2浓度、温度、湿度、负氧离子健康指数等的屏显。
低碳化:热回收率≥95%,节能效率是普通新风系统同等风量下的5倍以上;同时,智能化配风、多联变频技术、分布式技术、定向节约技术、智慧温感技术等,从多个维度,将能耗降到极致,每年为用户节约大量电费,实现低碳节能,绿色长效。
(三)优质的空气环境对健康的有益作用
1、有害物质防护:通过纯化技术,去除病毒、病菌、PM2.5及甲醛等有害物质,避免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,从而保护身体健康。
2、呼吸系统改善:缓解慢阻肺疾病(COPD)、鼻炎等各类呼吸系统疾病。
3、神经系统调节:增强大脑皮层活性,改善认知功能,对抑郁症、神经衰弱等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辅助改善作用。
4、睡眠质量提高:通过调节呼吸健康与心神怡悦,缓解焦虑情绪,促进深度睡眠,改善睡眠质量。
5、心血管健康:远离呼吸污染,提高血液洁净度,减缓血液凝固速度,扩张血管,缓解动脉血管痉挛,改善血压和心脏功能,促进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康复。
6、促进人体上皮再生:保障、维持各脏腑的生理功能,促进身体内环境稳定,从而加快伤口的愈合和增加康复能力,如迅速促进鼻炎好转。
7、抗衰老美容:通过修复衰老细胞的膜电位,恢复细胞活性,延缓细胞衰老进程,从而达到一定的抗衰老效果。
8、改善和增加肺功能:优质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可使肺部对氧吸收的能力增强5%~20%,从而增强肺功能,有助于缓解某些病情。
9、提高抵抗力和促进康复:通过提高人体修复能力及增加血氧含量等,增强体弱者的抵抗力,在各类疾病特别是呼吸系统疾病治疗后,更好促进康复。
空气环境,是人民群众健康的基本保障,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。
(四)怡康系统与传统技术的性能比较
序号 | 技术性能 | 中创华盾空气环境怡康系统 | 中央空调 | 新风系统 |
1 | PM0.05级病毒过滤防护率 | ≥99.9% | 无 | 无 |
2 | PM0.1级病毒过滤防护率 | ≥99.9% | 无 | 无 |
3 | PM0.3细菌过滤防护率 | ≥99.9% | 70-98% | 70-98% |
4 | PM2.5、PM1.0大颗粒物去除率 | ≥99.999% | 95-99.9% | 95-99.9% |
5 | 负氧离子功能 | 纯净风+负氧离子,呼吸疗养区2000-50000PCS,高于世卫标准 | 约200PCS,极不健康 | 约700PCS,健康度不足 |
6 | 室内空气环境舒适度 | 空气新鲜、纯净、富氧,调温、调湿、调氧、调负氧离子,舒适度更高,节能低碳 | 调温,体感较舒适,空气不新鲜、不健康 | 空气新鲜,需与空调配合使用,能耗费用高 |
7 | 室内空气环境健康与防护 | 健康、防护 | 无 | 无 |
可以将中央空调、新风系统、净化器划为第二代室内空气环境技术,而防护与舒适型室内空气环境怡康系统则是第三代空气环境技术,其功能涵盖了中央空调、新风系统、净化器、呼吸健康设备等,中央空调、新风系统、净化器等与之相比,功能及技术性能上均有代的差距,凡是需安装中央空调、新风系统的建筑,均可直接采用怡康系统,无需重复安装新风、空调、净化器及室外机等设备。
(五)怡康系统与传统技术的性价比较
技术性能 | 安装中央空调+新风系统的老式建筑 | 安装中创华盾空气环境怡康系统的新质建筑 | |
调温、调湿功能 | 有 | 有 (更智能化与更舒适化) | |
对空气中的PM0.1(粒径0.1微米)级病毒处理纯净度 | 无 | ≥99.9% (超过原始森林空气的纯净度) | |
对空气中的PM0.3(粒径0.3微米)级全部细菌处理纯净度 | 70-98% | ≥99.9% (超过原始森林空气的纯净度) | |
对空气中的PM2.5(粒径2.5微米)级大颗粒物处理纯净度 | 95-99.9% | ≥99.999% (超过原始森林空气的纯净度) | |
对空气中的城市甲醛等有毒气体处理纯净度 | 无处理 | 纯化处理 (达到更优质、健康的纯净度) | |
工作、学习、休息区域的氧含量 | 18-20.5% | ≥21% (达到森林氧吧水平) | |
室内空气环境负氧离子情况 | 负氧离子200-700PCS,不健康 | 工作、学习、休息呼吸区2000-50000PCS (达到森林氧吧水平) | |
室内空气环境健康度 | 差 | 高端健康 | |
社会重大疫情防护能力及日常保护能力 | 无 | 强防护 (保护室内人员安全、健康) | |
工程 项目 综合 成本 | 设备成本 | 低 | 较高 |
安装成本 | 较高 | 低 | |
建筑安装空间成本 | 很高 | 很低,集成化、分布式技术显著降低建筑巨额成本 | |
运行能耗成本 | 很高 | 低碳化技术,运行能耗成本低 | |
耗材成本 | 低 | 略高 | |
建设及10a使用综合成本 | 较高 | 适中 |
四、地方落实《健康中国行动——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实施方案(2025—2030年)》的具体措施
《健康中国行动(2019—2030年)》标志着“健康中国”战略从蓝图走向实施。《纲要》是“设计图”,指明方向、目标与原则;《行动》是“施工图”与“任务书”,将宏观目标分解为可操作、可衡量的具体任务。明确2030前,各地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5%以上。
地方在落实《实施方案》时,应结合本地实际,将国家要求转化为可操作、可衡量、具地方特色的具体措施。
总体思路: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,贯彻“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”原则,以解决当地环境健康问题为导向,通过政府主导、部门协作、企业参与、个人行动的模式,全面提升区域健康环境水平。健康环境,分室外大环境和室内小环境,如前所述,人民90%时间在室内工作、学习、生活,因此除进一步改善室外大环境如加强城市绿外等外,更应将重点放在各类室内小环境健康的建设及推进工作上。
在建设室内空气健康环境上,卫健委负责总协调,开展健康监测、风险评估、健康教育宣传与监督检查,牵头室内环境与公共场所健康管理。其他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落实相关任务。《健康中国行动(2025—2030年)》明确指出“加强环境相关疾病防控能力。完善媒介生物传染病、环境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、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病预警和健康提示,提升医疗卫生机构气候敏感疾病、地方病等环境相关疾病诊疗能力。加强环境相关健康防护技术和健康产品研发,推进人工智能在环境相关疾病防控领域的推广应用”,以及“增强环境健康核心科技创新能力。加强气候变化、新污染物治理、新能源利用和人群健康防护等领域科技创新支持。聚焦污染物排放—人群暴露—健康效应—干预控制全链条科学技术问题,构建跨学科、跨领域的科技创新平台,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,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、评价、应用和推广,加快培育环境健康新质生产力。”
(一)关于卫生健康委与教育局:负责推进“呼吸环境现代化学校”建设,改善学校教室空气质量及呼吸疾病防控等。
呼吸环境现代化学校,就是指学校教室安装有空气环境怡康系统,替换原有空调、新风系统、净化器等的现代化学校,具有呼吸防护及空气健康兼备,每个教室都注入洁净安全、富氧新鲜的优质空气,CO2浓度严格控制在550ppm以下,提高学生学习效率,且气流设计有效阻隔甲流、支原体、新冠等传播,降低教室内呼吸类疾病交叉传染,保障学生长期处于安全、健康的空气环境中学习。
一个社会空气环境健康的好坏,以及疫情防护的好坏,首先体现在学校教室的空气环境上。例如,教室中一名学生感染甲流,往往迅速传染全班,进而传染家人,家人上班时又传染同事,传染链会复杂化。每天长时间的集中学习,孩子们不可能随时戴上口罩,况且口罩的泄漏率、防护水平前面已述。孩子也是社会的未来,抵抗力最弱,学校教室的空气环境改造,建立呼吸环境现代化学校,是每个地方首先应该考虑的。
(二)关于住房城乡建设局:负责研究推进怡康与防护型健康住宅的建设,包括新建住宅对健康防疫科技的运用,以及老旧房屋的空气环境现代化改造。
怡康与防护型健康住宅,就是安装有空气环境怡康系统,替换原有空调、新风系统、净化器等的新质健康住宅,每套住宅注入防护怡康型气体,打造洁净安全、氧含量高、负氧离子丰富的居家空气环境。空气环境怡康系统智能化运行,长年根据室内情况智能化调节空气品质,随时去除家里空气中的有害物质,维持家里的富氧状态,并持续释放亿级负氧离子,保障人们长期处于媲美原始森林的环境中生活。同时,系统超低碳节能运行,使居家空气环境怡康与防护常态化。
《健康中国行动(2025—2030年)》明确提出“倡导防治室内空气污染”、“建设安全舒适居家环境,控制室内污染物排放。室内布局具备通风换气条件”,但同时也要求使用绿色节能产品,最后5年要实实在在做出成绩指标,否则健康中国永远会停留在愿景层面。
除了学校是首先考虑的外,整个社会健康行动的成败,最终体现在人民群众千家万户空气环境的健康情况。开始之初,可以在当地中高端的商品房推行,后期以规模优势,降低怡康系统成本,普惠广大中低收入群众的房屋改造安装,若财力允许,进行相应补贴,实现全民房屋的健康化。
(三)相关局:负责研究推进空气环境现代化办公楼的建设,包括新建办公楼对健康防疫科技的运用,以及老旧办公楼的空气环境现代化改造。
空气环境现代化办公楼,就是安装有空气环境怡康系统,替换原有空调、新风系统、净化器等,空气环境防护健康的办公楼,每个办公室,都会注入洁净安全健康的气体,创造洁净新鲜、氧含量高、负氧离子丰富的办公环境。办公楼内的每个办公室内空气环境怡康设备智能化运行,保障工作人员能在近似森林般的优质空气环境中工作,既有利于身体健康、疫情防控,又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。哈佛大学研究发现:办公室空气质量不佳,会严重影响工作人员的认知功能和精神状态,从而显著降低工作效率。
空气环境现代化,是管理科学的重要内容。《健康中国行动(2025—2030年)》中也指出“打造健康工作环境。完善办公环境卫生基础设施,改善工作及作业环境、设备设施,使其符合工效学要求和健康需求”。
办公楼,包括政务类办公楼、事业类办公楼、商业类办公楼,更多的是商业办公楼。对于中高端商业办公楼,可以考虑作为第一阶段空气环境现代化建设,循序渐进推进区域办公环境的普遍健康化和防护化。
(四)关于文化和旅游局:负责研究推进城市森林氧吧酒店的建设,包括新建酒店对健康防疫科技的运用,以及老旧酒店的空气环境现代化改造。
城市森林氧吧酒店,就是安装有空气环境怡康系统,替换原有空调、新风系统、净化器等的新一代高品质酒店,每个客房和重要区域,都会注入防护怡康气体,打造洁净安全、氧含量高、负氧离子丰富的酒店空气环境,使旅客处于类似高端森林度假区的氧吧环境中,系统超低碳节能运行,节约大量电费成本。当旅客入住时,酒店客房内空气环境怡康系统智能化运行,送入防护怡康气体,并且显控系统打开,向旅客展示及语音温馨报告注入室内的空气品质,让旅客入住即感受酒店高端的空气品质和超一流的酒店服务。旅客呼出的气体会被吸入污风回管,进行处理后再排到室外。
酒店作为人员流动频繁场所,其空气环境健康化是社会防疫的重要环节。酒店空气环境改造有三重意义:第一,提高酒店服务旅客的品质;第三,做好社会疫情防控于日常经营中;第二,节能降耗,增强酒店盈利能力。《健康中国行动—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实施方案》(2025—2030年)也明确指出,使用绿色节能产品,酒店新风系统、中央空调这些高耗能产品已不适应新的要求。
(五)关于民政局:推进病毒防护及空气环境康养型养老中心建设,适应我国银发老龄社会的到来,减少社会医疗成本的负担
病毒防护及空气环境康养型养老中心,就是安装有空气环境怡康系统,替换原有空调、新风系统、净化器等的高品质颐养场所,每个房间、每个床位、每个中老年人常休息的室内,都会注入纯净及康养化的气体,打造洁净安全、氧含量高、负氧离子丰富的休养空气环境。系统智能化运行,保障入住者长期处于类似森林山庄的环境中生活,有利于健康长寿。
引入空气环境怡康技术后,养老中心既可建在郊外,亦可根据老年人多病、常需高端诊疗的实际情况,建在城市最优质的医疗区附近,开通康疗5分钟生命通道,让银发长者既有益于身体健康,又享城市的繁华和顶尖医疗资源的守护,为银发岁月注入全新元素。
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到来,建设健康防护的室内养老环境,方能更好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,也才能更好减轻国家在医疗支出方面的压力。
(六)关于卫生健康委:负责研究推进空气环境现代化医院的建设,包括新建医院对健康防疫科技的运用,以及老旧医院的空气环境现代化改造。
空气环境现代化医院,就是安装有空气环境怡康系统,替换原有空调、新风系统、净化器、消毒机等的现代化医院,在医院各功能区域,包括门诊室、手术室、病房、疗养区和病人集中公共区域,都会注入洁净安全和康养化的气体,并隔离和清除患者呼出的病原体,显著降低交叉传染风险,创造洁净安全、氧含量高、负氧离子丰富的诊疗空气环境,保护体弱病患者进入医院呼吸的洁净安全,使生病的身体得到更好的治疗和康复,提升整体治疗效果,以科学的硬件设施为医疗质量提供有力保障。
五、责任、创新与健康中国行动展望
“健康中国行动”是一项宏大而前瞻的系统工程。我们应以“责任”为基石,以“创新”为引擎,共同绘制健康中国新蓝图。未来,我们需以更坚实的责任担当与更澎湃的创新动力,锐意进取,建设健康中国,促进人民群众身体健康。
(一)责任:构建“多元协同、人人有责”的健康共同体
责任是健康中国行动的基石,要求从宏观到微观的每一主体明确角色、积极行动。应该树立未将人民群众的健康工作做好、未能良好完成《健康中国行动》就是失职的理念。
政府主导责任:从规划者转向赋能者,推进政策协同,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;建立审慎包容的监管框架,引导资源投向健康领域。
企业健康责任:企业作为经济单元与员工健康的“第一责任人”,应积极创建健康工作环境。而关于住宅开发企业,更应当将防护与健康型住宅融入产品之中,打造新质健康住宅。关于学校,也应将学生呼吸环境的现代化纳入自己的责任范围。
个人健康责任:树立“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”意识,主动践行健康生活方式,在能力范围内努力做好居家空气环境的健康化,以及在中高危险时期出门配戴口罩。
(二)创新:驱动“精准智慧、跨界融合”的健康新范式
创新是健康中国行动的引擎,重塑服务模式,拓展健康边界。
科技创新:打造“数字健康”、“智能化健康”新质建筑;
模式创新:构建“以人为中心”的整合型服务体系,推动卫生系统从“以治病为中心”转向“以环境健康为中心”;
业态与管理创新:促进健康学校、健康旅游酒店、健康养老社区等新业态。
(三)展望:责任与创新双轮驱动的未来图景
到2030年乃至更远未来,在责任与创新双轮驱动下,我们期待:
更健康的中国:人人享有普惠、优质、可及的室内健康空气环境;
更智慧的健康中国:空气环境数字健康成为标配,居住、学习、工作环境,享受全程化、个性化环境智能化健康管理;
更主动的健康中国:“防重于治”理念深入人心,健康环境成为社会风尚;
更具韧性的健康中国:千家万户筑牢呼吸方舟,强大公共卫生体系从容应对突发公卫事件,守护国家安全与人民健康。
结语
“健康中国行动”是一场深刻的系统性变革。责任确保方向正确、根基稳固,使行动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;创新则提供无限可能与强大动力,使目标实现更高效、更可持续。唯有全社会共担责任、拥抱创新,我们才能真正迈向健康无处不在、人人享有福祉的美好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