剧本杀正在俘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。他们脱离乏味的现实,自由追逐着期待的一切:更精彩的人生,互动性更强的社群,看似更高的社会地位。一夜之间,剧本杀成了今年最热门的创业赛道之一。
入场剧本杀,风头正势?
从登陆热门综艺到成为现象级线下社交活动,从雨后春笋般冒出的实体店到与文旅、民宿业融合——作为近年来悄然流行的社交“新宠”,“剧本杀”在“Z世代”年轻群体中有极高的参与度,并逐渐形成了一条清晰的产业链。
这是一种靠故事驱动,年轻人三五成群在特定剧情空间里体验角色扮演的娱乐方式。据说,过去三年,全国的剧本杀线下门店数量翻了十几倍,2020 年底已突破 3 万家。美团《2021实体剧本杀消费洞察报告》显示,根据2020年-2021年平台数据及市场调研推算预估,2021年中国实体剧本杀市场规模将达154.2亿元,消费者规模有望达941万。
风口之下,关于剧本杀的创业,究竟有哪些门道?和前几年火过的狼人杀、密室逃脱相比,对年轻人来说,剧本杀又有哪些特别之处?剧本杀会是昙花一现,还是能持续发展成为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?
目前剧本杀主要消费群体年龄在20岁到35岁之间,实际上满足的是年轻人的社交需求,让他们从线上到线下面对面的交流。游戏最初起源于欧美,是人们在派对上的游戏: 谋杀之谜,传到国内后,按照之前社交游戏“三国杀”“狼人杀”的称呼,它被称为“剧本杀”。 游戏中,玩家们要根据自己手里的剧本共同演绎一段故事,他们需要尽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,通过互动交流、探讨、交换线索,共同揭开故事背后的秘密或发现凶手。
相比狼人杀和密室逃脱,剧本杀更有代入感。游戏往往是一个故事,各位玩家要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展开游戏。剧本是剧本杀产业的源头,必须要有好的内容,这就给了创作者商机。相比小说和影视剧创作的收益,剧本杀的收入性价比很高。编剧创作一个剧本杀的时间在1个半月~2个月,收入是与发行量成正比的,如果你的作品好,就会有很多买家采购。且剧本杀作品的周转率很快,玩家玩过这个剧本后,下一次就要换新剧本,这就需要编剧高频率创作和销售,也给了编剧源源不断的市场。编剧大概2~3个月就可以拿到收益,腰部作者有时可以3个月收入10万元,如果是写出爆款的头部作者则3个月收入就可达100万元。
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游戏门票还有以上所说的作品费用,剧本杀衍生消费的潜力更是值得被挖掘。根据剧本杀商家的发现,相比门票收入,游戏带动的餐饮和电子烟等二次消费数额惊人。通常一场“剧本杀”游戏要持续3~4小时,有时甚至可达7小时,过程中必然需要餐饮消费,还有电子烟的售卖也被拉动。同时,剧本杀也开始往IP化和沉浸式发展。“剧本杀+VR”“剧本杀+民宿”“剧本杀+景区”的逐渐兴起,都显示出“剧本杀”有较强的拓展和可塑性。
此外,有不少文旅业者也开始涉足“剧本杀”,希望通过这种长时间持续的游戏项目来延长客人的消费时间,继而引发住宿需求,提升酒店入住率。因此,与景区、邮轮等旅游场景相结合的“剧本杀”项目也遍地开花。四川青城山一家两天一夜的“剧本杀”体验地,火爆时需要提前几个月预约;成都宽窄巷子的“剧本杀”游戏《宽窄十二市》,吸引众多玩家打卡;玩过武汉“知音号”沉浸式“剧本杀”的玩家,直呼仿佛穿越到抗战时期,来了一场“保卫武汉之旅”……随着“剧本杀”行业的走红,不少文学、影视作品开始向“剧本杀”进行授权,在原有作品的基础上开发衍生产品。就目前来看,国内已出现《仙剑奇侠传》《赘婿》等影视作品的“剧本杀”,受到粉丝喜爱。
目前,各城市剧本杀门店都有疯狂扩张的势头,丝毫没有减弱的意思,想分一杯羹的人瞅准了时机点纷纷入场。作为一种新兴行业,剧本杀自我革新的劲头依然十足,无论是剧本杀的IP化,还是诸如“VR+剧本杀”“文旅+剧本杀”的新思路,都显示出剧本杀内在逻辑的弹性和可变革性。
但由于入行门槛低,内卷严重,行业竞争也愈演愈烈。然而,正开始野蛮生长之时,也是大洗礼的开始。或许行业环境风清气朗后,才是迎来自己真正的春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