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论是盲盒,还是积木熊,乃至是其他潮玩,本质上是被赋予了多种价值的潮玩,甚至被贴上了投资和投机属性的标签,消费者要理性消费,理性潮玩,切记不能盲目跟风,否则一不小心,自己就成为了下一根“韭菜”。
潮玩风暴来袭,积木熊溢价甚高
由于被赋予了更高的艺术价值和更丰富的潮流元素,潮玩不再是传统印象中儿童手中的玩具,其目标群体是对玩具痴迷的成年人。这些“大小孩儿们”对潮玩的兴趣正转化为庞大的消费力。当90后炒鞋热情逐渐消退时,盲盒出场接棒,炒出千亿市值的泡泡玛特,现如今,盲盒热情早已不如从前,一只具有收藏价值的积木熊也正式出圈,接棒“收割”90后。
潮玩世界中,积木熊 Bearbrick 火遍全球。在二手市场上被炒到十几万元的Bearbrick积木熊4月19日登上热搜。炒熊”成为潮玩界一大热门。然而,夸张的溢价、大起大落的价格,甚至被代购骗走预付款等情况的发生,让这只熊屡屡“出圈”。从盲盒到积木熊,都是被赋予的“稀有物”。潮玩本身具有的“艺术性”“新潮感”契合年轻人“颜值即正义”的法则,艺术家和设计师的“匠心独运”为潮玩附加了“稀有”属性,而“物以稀为贵”的市场规律则让潮玩出现溢价升值,甚至成为“收藏品”。在各大社交平台、网络媒体上,潮玩市场往往与“百亿级”“千亿级”相挂钩,俨然成了新的经济风口。
虽然积木熊近期才在国内大范围出圈,但事实上积木熊已有20岁了。积木熊由日本Medicom Toy公司出品,2001年8月推出。积木熊的材质大多数是塑料,也有一些联名款产品会使用金属、植绒、木质等特殊材质。通过百分比的方式标注尺寸,范围从3.5厘米到70厘米不等,最常见规格是100%(7厘米)、400%(28厘米)和1000%(70厘米)3种,而400%、1000%两种规格在二手市场上最常见,尤其是后者,溢价幅度往往很高。
本是一个玩具,积木熊为何能在潮物界脱颖而出,成为炒货中的一员?这得益于和各种世界潮流元素的联名设计。积木熊公司每年会邀请来自全球不同领域的品牌、设计师或艺术家,在玩偶形状的基础上,任由他们发挥想象来改造经典可爱的积木熊玩偶。跨界联动让积木熊的身价不断攀升,甚至晋身艺术品行列。如,2008年,中国艺术家岳敏君为积木熊设计的1000%尺寸的积木熊拍出了12.6万英镑的天价,以及各路明星、潮人的追捧,也让积木熊在国内迅速火了起来。
除了设计,如前所述,物品所具备的“稀有性”赋予出了极大的附加值。换而言之就是需大于供,尤其是新冠疫情导致日本物流放缓,不少有买“熊”需求的玩家不得不寻找国内渠道,这样就促进了玩家与玩家之间进行频繁交易,从而给涨价提供了可能。此外,“熊圈”的风靡也离不开一些“职业黄牛”的恶意炒作。在积木熊市场,大量的“二道贩”、“三道贩”已经登场,每经过一道贩子就要经力一轮上涨,而炒作的结果就是积木熊的价格跌宕起伏,让新手小白们直呼“刺激”,纷纷入场。
这类潮玩如盲盒、积木熊的火热反映了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,购买力从必需消费品向可选消费品转移,能够刻画出一部分群体的财富特征。但同时,现阶段需求端往往会呈现出快速变化、快速转移的特点,对特定商品需求能否长期持续,仍有不确定性。因此,潮玩越来越受收藏者或者投机者的追捧,但玩具毕竟是玩具,溢价虽高,对于投机者而言会有极大不确定的风险性。
总之,无论是盲盒还是积木熊,这应该只是一种小资产的娱乐方式。对于年轻人而言,个性张扬、热爱新潮是其本性,潮玩的火热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亦是好事。但倘若潮玩异化成年轻人攀比炫耀的工具、财富焦虑的“摇钱树”亦或是“后浪”钱包的“收割机”,那就大可不必了。